部门动态

您的位置: 首 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大赢家棋牌领航思政宣讲服务团赴榆林米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6日 18:44 作者:刘怡瑾 摄影:张鑫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顾彬

摄影 张鑫

本网讯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上好 “行走的思政课”,7月中旬,大赢家棋牌领航思政宣讲服务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昊斐、陆永娟、任鹏军三位教师带队下,赴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开展以“思政领航、体育赋能、实践铸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态治理现场、产业园区与红色圣地中汲取奋进力量。

初识高西沟 触摸生态治理密码


走进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从环山公路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标语,到“榆林市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的标牌;从水保生态教育基地展馆到米脂小米博物馆,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曾驻足的龙头山,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不让一粒沙流进黄河”的奋斗印记。在高西沟农业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展览馆,成员们参观学习了高西沟从水土流失重灾区蜕变为“陕北好江南”的历程。展览馆讲解员为学生详细讲解了高西沟生态治理的艰辛过往:“一次次失败让高西沟人明白,水土保持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高西沟人在四任班子三代人的七十年间总结出十条治山治水方案 —— 从“沟道筑坎拦泥拦水”到“陡坡险坡种柠条”,从“高山远山森林山”到“近村阳坡建果园”,条条凝聚着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

对话奋斗者 传承实干精神

为更加深入了解高西沟水土保持的艰辛过往,触摸乡村振兴发展脉搏,传承护绿生金的实干精神,宣讲团成员聆听党课,走进村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

正在龙头山劳作的75岁的高治荣老人曾参加过高西沟的生态治理,勤劳踏实奋斗在一线的他当年被村民评为“老虎担子”。“当年治沙,一天挑水50多趟,腿都压紫了,但可心里高兴!”老人腿部那片被岁月压紫的皮肤,是治沙人无私奉献与坚守的勋章。村民高叔家向成员介绍道:“120 棵苹果树一年能卖2万元”,不仅如此,村里为72岁以上老人提供的“一元餐”和免费体检服务,更让大家感受到乡村振兴中的独属于民生的温度。采访村会计高乃柱同志时,他说:“高西沟的地都是‘透明的’,每一块地都要合理发展。”苹果与小米产业的双产业驱动,让这个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高西沟村党支部姜良彪书记在小米博物馆为宣讲团成员上了一堂深刻的党课。这位全国劳模,讲述了高西沟从“山上光秃秃,沟里浑水流”到“塞上江南”的蜕变:1952年起在党的领导下治山治水,50年代解决温饱,70年代创造“农、林、牧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经验,如今累计治理山峁40座、沟岔21条,林草覆盖率达70%。“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高西沟坚持治理的第一原则!”姜良彪书记的自豪里是一代代人接力奋斗的缩影。

探寻小米香 读懂乡村振兴

“金”是与绿色共生的馈赠。为触摸时代脉搏,感受乡村振兴新活力,宣讲团成员参观了米脂小米博物馆和米脂小米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米脂是全国唯一以谷物命名的县城”。成员们了解到,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米脂小米,从自给自足走向规模化种植,米脂小米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已形成了育种、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再到产品发往全国的全链条。在园区中,民营企业为响应“万企兴万村”号召,以助农兴农为目标导向,以共建富裕为结果准则,以打造农业电商平台为创新引领,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如今,这份醇香正沿着产业链走出米脂、榆林、陕西,迈向世界,逐渐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金疙瘩”。

亲临红土地 汲取奋进伟力

为在红色沃土上聆听初心回响,于革命旧址中汲取奋进力量,宣讲团一行人走进杨家沟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土地。在参观革命遗址后,大家围坐一堂聆听专题党课,让红色基因在心灵深处扎根生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米脂县东南 23公里处,1947年11月22日,毛主席和党中央抵达这座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在此生活战斗四个多月。在这里,毛主席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战略指引红军转战陕北、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并召开十二月会议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为革命胜利筑牢根基。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馆长姬喜东以极具感染力的讲述,将1947年这场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擘画新中国蓝图的关键会议生动还原,让新一代青年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奋斗、解放中国的伟大事迹。

领航思政宣讲团用五天的行程从生态田间到产业园,从农家院落到红色旧址,既见证了米脂从贫瘠到富足的变迁,更读懂了“绿水青山”与“红色基因”背后的奋斗密码。成员们表示,将把这份实践收获转化为青春奋进力量,让米脂故事、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审核:张彩红)